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一、基础维护
表面清洁
每日使用后以柔软湿布擦拭仪器表面,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特别注意光路系统、样品室的灰尘清理。
管路检查
定期检查进样管、排水管等是否堵塞或漏气,高TOC样品检测后需用高纯水冲洗管路,长期停用前需排空液体并密封。
传感器维护
核心部件需按说明书定期校准和清洗,异常时联系专业人员处理。
二、校准与验证
日常校准
每天使用前进行零点校准,每季度或数据异常时用标准溶液进行多点校准。
性能验证
每半年通过参比方法或第三方仪器比对,确保准确性。
三、耗材与部件管理
消耗品更换
定期更换滤膜、试剂、蠕动泵管等耗材,优先选用原厂配件。
紫外灯维护
定期检查紫外灯寿命,更换时戴专用手套防止指纹污染氧化反应器。
四、环境与操作规范
温湿度控制
运行环境需保持10-40℃、少尘少湿,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
操作禁忌
避免与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仪(如液相/气相)共处一室,禁止使用未过滤的压缩空气。
五、周期性深度维护
每月维护
检查管路堵塞、试剂余量,校准失败时按规程排查。
每半年维护
清洗内部管路(可用稀盐酸浸泡无机盐残留),检查电磁阀、加热装置状态。
年度维护
由专业工程师进行全面检测,更新软件系统,检查电路性能。
注意事项
维护前需断电并拔除电源插头;
长期停用需定期通电开机,防止部件老化;
建立维护日志,记录操作时间、问题及处理措施。
以上维护策略可有效延长仪器寿命并保障数据准确性,特殊问题建议联系厂商技术支持。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原理解析
一、基本原理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氧化反应将水样中的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O₂),随后通过检测CO₂含量间接计算总有机碳浓度14。具体过程包括:
氧化阶段:将样品中的有机碳通过高温燃烧或化学氧化等方式转化为CO₂。
检测阶段:利用非分散红外光谱(NDIR)或红外吸收技术测定CO₂浓度,并根据碳含量对应关系计算TOC值。
二、常用方法分类
根据氧化方式与检测逻辑,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差减法(TC-IC法)
分别测定总碳(TC)和无机碳(IC):
TC:高温燃烧管(900℃)氧化样品中所有碳(有机碳+无机碳)为CO₂;
IC:低温酸化(150℃)分解无机碳(如碳酸盐)为CO₂;
TOC = TC - IC,通过差值计算有机碳含量。
直接法
直接氧化有机碳(去除无机碳干扰后),测定生成的CO₂浓度4。
典型检测流程
样品预处理:去除颗粒物(过滤)、酸化处理(消除无机碳干扰)45;
氧化反应:
燃烧法:高温(900℃)催化氧化有机碳;
光氧化法/湿法氧化:通过紫外光或化学试剂实现氧化;
CO₂检测:
红外检测器测量CO₂吸收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强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并计算浓度;
数据输出:基于CO₂浓度与TOC的对应关系,自动生成检测结果。
三、原理特点
高精度:非分散红外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可检测μg/L级低浓度TOC;
广适用性:适用于复杂水质(如高盐、高浊度样品)的有机物总量测定;
自动化:氧化、检测、计算全流程集成,减少人为误差。
以上原理及流程综合了燃烧氧化法、差减法、直接法等主流技术,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样品特性选择适配的氧化和检测方案。